英国战后统计:为什么打不过中国志愿军?太多英军士兵在交锋后出现精神问题,战斗力受影响

那会儿英国的军事大佬真说过一句狠话:英军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

三千多号人,打完仗全疯了,一提志愿军就抖得像筛子,有人当场吐到昏过去。

你敢信吗?这帮人可都不是新手。

都是二战打过敦刻尔克、诺曼底的老兵,见过大场面,拿过勋章,自认为天下无敌。

结果到了朝鲜,被志愿军打得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1950年12月,志愿军一入朝,英军那边就开始出事了。

医院里天天收病人,精神崩溃的越来越多。

医生说,有人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鼻子一抽一抽,远处放个炮弹,立马趴地上抱头乱滚。

最吓人的是,有五百多个重病号直接被送去了日本治疗。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心理战损”都集中在这批人身上。

到底啥让这些老兵扛不住?

不是子弹,不是炮火,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恐惧。

志愿军晚上一来,整个阵地就像进了鬼门关。

黑灯瞎火的,你听得到铁皮桶哐哐响,像是枪声;哨子一吹,又像冲锋号;还有人学狼叫,一声比一声瘆人。

有俘虏后来讲:“夜里连草叶子动一下都觉得是敌人,吓得我连呼吸都不敢。”

更绝的是那支冲锋号。

在釜谷围歼战里,“皇家来复枪团”眼看就要拿下阵地了,突然一声嘹亮号响。

声音一出来,几百个英军士兵当场腿软,丢下枪往山下逃,跑得比兔子还快。

美军总司令李奇微也承认:

“一听那号声,咱们的人就像被冻住,浑身发抖;可志愿军呢?一个个冲上来,不怕死,像换了个人。”

真正压垮英军的,不是武器,是面子。

那些号称百年不败的王牌部队,在志愿军面前,一个接一个倒下。

比如那个“皇家重坦克营”,开着“丘吉尔”坦克,威风凛凛地往前冲。

结果志愿军战士抱着炸药包,手榴弹捆成一串,硬是贴到坦克边上,轰的一声,废铁一堆。

最惨的是格洛斯特营。

这支穿绿军装、戴双帽徽的部队,有150年历史,是英国的骄傲。

结果在雪马里被志愿军187师围了个水泄不通。

美军派了三路援兵猛攻,都被挡住。

志愿军主攻右翼,一鼓作气冲上235高地。

最后清点人数,1000多人的营,只剩38个活着逃出去,连营长卡恩都死在山顶。

有意思的是,后来被俘的那63个英军,反倒在战俘营活了下来。

中国人给他们住木屋,发棉衣,管饭,还请他们喝茶。

有个战俘写日记说:“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打仗,也可以不那么野蛮。”

几十年过去了,有个叫戴维斯的老兵还记得那天。

他说,现在半夜睡着睡着,还会突然惊醒,心跳得厉害。

不是因为怕死,是因为那种绝望感,一直没散。

那场战争,打掉的不只是几个营,更是英国人心里的“不可战胜”神话。

最后:这场仗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军舰和坦克而是人心,是信念,是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也不退缩的骨气。

那些当年在寒夜里冲锋的身影,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与尊严。

今天回头他们不是传奇,就是我们该记住的普通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