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的她依然被网暴:幸福不过是普通人的奢望

那天手机屏幕还热着,推送弹出来,一行字扎进眼里:“她走了,连家人都没能逃过网暴。”本以为是又一起普通的网络闹剧,结果点进去,发现剧情比八点档还密。点开评论区,仿佛围观一场大型狩猎,有人用表情包,有人用大段“分析”,像极了球场边的看客,谁都觉得自己是主裁判。

你说她只想过点平常日子,跟孩子、家人、现任凑一桌饭,哪怕偶尔吵两句嘴,也能一起刷碗。可生活像是被谁偷换了剧本,本来想体面退出,结果舆论像打了鸡血,非要把她“请”上风口浪尖。有人说她善良,有人说她作,甚至有段时间,连她的前夫在楼下买菜都能被人偷偷拍照发到网上。你见过没?家门口的超市,突然变成全民八卦现场。

往前翻翻,类似的剧情不是第一次上演。王宝强离婚那年,网络差点炸了锅。不是所有人都有王宝强的命,能用一部《唐探》翻身,顺便赚个好口碑。她就没那么好运。热搜一刷,都是她的名字,网友的键盘比球场上的教练还狠,什么话都敢说。去年中国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涉及家庭矛盾的话题,相关讨论量直接飙到三千万。键盘侠们像开挂一样,什么都能分析,什么都能喷。

她其实没干什么大事,离婚、再婚、带娃,和路边卖早点的阿姨一样过日子。可网络世界哪管你是不是普通人,谁跌倒,谁就成了流量。她想给前夫点体面,哪怕分开了脸上也有点光。结果,一番操作下来,体面没了,名声也被人嚼得连渣都不剩。

有段时间,她试过不发朋友圈,甚至注销了微博。可别以为这样就能安生,网络暴力像阴雨天潮湿的气味,怎么都甩不掉。她走了以后,家人还在被追着“鞭尸”。你说离谱不离谱?人都不在了,还是逃不掉“全网通缉”。

有时候想,咱们到底在看什么?是故事本身,还是别人家的鸡毛蒜皮,能让自己心里好受点?网络关注度动不动就破亿,相关SEO关键词像“网络暴力”“离婚女性”“家庭舆论”这些,三天两头上热榜。谁都说自己只是吃瓜,结果一嘴瓜子皮,偏偏扎在别人心头。

偶尔也有反转。记得有个体育明星,家里出事被骂到退役,后来又靠一场比赛回到巅峰。数据不会撒谎,复出那天收视率破了自己三年前的纪录。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再上场。她没等到翻身的机会,只留下“她只是想幸福地活着”这样一句话,像烟花炸过,没留下一点余温。

家人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她刚走那阵,母亲微信头像都换成了风景照,生怕再被人认出来。孩子学校门口多了几个陌生面孔,总有人装作路人偷拍。你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能这么折腾人?

其实这几年,“网络暴力”已经成了高频词。2023年相关投诉比上一年涨了一倍有余,心理咨询行业也跟着吃饱饭。有人说,网络暴力不是猛兽,猛的是人心。真要细究,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没带过节奏?看别人跌倒,大家都挺乐呵,等轮到自己,才知道什么叫“泼天的火锅汤,全烫自己身上”。

说远了,场景切回来,那天她家人还在苦苦解释。有人在评论区说,“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讲多少都没用。”这话真没错,网络上永远有两拨人,一拨看热闹,一拨等吃瓜。前夫后来沉默了,现任也不再发声,孩子的班主任都学会了闭麦。生活像被按了暂停键,只有键盘还在敲。

其实这也不是一场比赛,没人能赢。她的善良和美好没消失,只是被盖住了声音。谁都想安稳地过一天是一天,可有些人天生喜欢搅局,不折腾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自己八百兆的宽带。你说网络是不是给了太多人“评判”的快感?现实里没法说出口的话,打成字就敢拍桌子敲出来。

说到底,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主角。今天我们看别人的故事,明天没准就是自己被人围观。你有没有过被误解、被群嘲、被冷不丁怼一句的时候?熬过去了也算本事,没熬过去,没人会记得。大家都在刷屏,谁也不真想停下来看看,评论区那头是不是个需要被善待的活人。

有时候我在想,咱们这帮人,是不是都太闲了?善良成了稀罕物,体面只剩下段子。你要说结局,我也懒得总结,反正故事一直没完。你说,下一个被推上热搜的人,会是谁?要不,你留言猜猜看,咱们赌一顿火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