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飞机“五花大绑”,台风强劲,安全防线!

最近,一张关于深圳机场飞机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照片里,一架平日里威风八面的大飞机,在停机坪上被绳索和带子结结实实地捆绑了起来,轮子和机身的一些部位都被固定住,样子看起来有点滑稽,像一个被打包好的巨大包裹。

不少网友看到后都觉得新鲜,开玩笑说这飞机被“五花大绑”了,还好奇地问:“裹成这个样子,等台风过去了,这‘结’还能解得开吗?”这个问题听起来像句玩笑话,但背后却引出了一个非常严肃和专业的话题:我们眼中重达几十吨、稳如泰山的飞机,真的需要用这种看似“土办法”的方式来对抗台风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背后蕴含着严谨的科学道理和一整套成熟的安全规程。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名叫“桦加沙”的超强台风。

根据气象部门的消息,这个台风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被冠以“今年以来全球风王”的称号,其威力和综合破坏性,被拿来和2018年让广东人民心有余悸的强台风“山竹”相提并论,甚至在某些数据上还有所超越。

“山竹”当年的威力大家还记得,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超过17级,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而这次的“桦加沙”登陆时预计风力也达到了13到15级,风速在每秒40到48米之间。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换算成我们熟悉的时速,就是每小时144公里到172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最高限速。

面对如此强大的自然力量,整个广东省都迅速进入了最高级别的紧急防御状态,而作为国际性的大型航空枢纽,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自然是防御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所以,大家才会看到那张飞机被“绑”起来的照片。

很多人心里都会犯嘀咕,一架客机,比如常见的空客A320或者波音737系列,空着的时候重量就有四十多吨,如果加满燃油、载上货物,总重量可以轻松达到七八十吨。

这么一个庞然大物,难道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跑吗?

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不太可能。

但我们必须明白,飞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天上飞,而不是在地上趴着。

它身上最关键的部件——那对巨大的机翼,天生就是为了利用空气动力学产生升力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理解这个原理。

飞机机翼的剖面,通常是上面凸起,下面相对平坦。

当空气快速流过机翼时,上方的空气因为要走更长的路,所以速度会比下方的空气快。

根据物理学原理,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就越小。

这样一来,机翼下方较慢的空气就产生了比上方更大的压力,这个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升力”。

在飞机起飞滑跑时,正是这个力量把它从地面托举到空中。

然而,在台风天里,这个让飞机翱翔蓝天的“独门绝技”,却成了它在地面上的致命弱点。

当每小时一百多公里的狂风以各种角度吹过停放在地面上的飞机机翼时,同样会产生巨大的、不稳定的升力。

虽然这个力量可能不足以让几十吨重的飞机直接飞起来,但它足以让飞机变得“轻飘飘”,大大减小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与此同时,飞机那庞大而光滑的机身,以及高高耸立的垂直尾翼,在狂风中就像一面巨大的船帆。

当强风从侧面吹来时,会给机身施加一个巨大的水平推力。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很胖的人在台风天里撑开一把大伞,他也很可能会被风推得站不稳。

飞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升力让飞机变“轻”,侧向的推力又不断施加时,这个庞然大物就可能在停机坪上发生滑动、平移甚至转动。

一旦飞机失控移动,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飞机本身与地面设备发生剐蹭,机体受损;重则可能撞上旁边的廊桥、其他飞机或者航站楼,引发一连串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天文数字。

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停场飞机在飓风中受损的严重事故。

因此,在台风面前,再大的飞机也必须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地接受“捆绑”。

当然,这种“捆绑”可不是随便找几根绳子应付了事,它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操作,在航空业内的正式名称叫做“飞机系留”。

这是一套全球通行的标准化安全程序。

首先,我们看到的那些带子,绝对不是普通的胶带或者尼龙绳,而是特制的高强度系留缆绳或者系留带,它们的抗拉扯能力非常惊人,足以承受数吨甚至数十吨的巨大拉力。

其次,系留的位置也极其讲究。

在机场的停机坪地面上,都预先埋设了多个极其坚固的地锚,也就是深圳航空客服人员提到的那个“扣”。

这些地锚深深地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层中,稳固无比。

而在飞机这边,也不是随便在机身上绕几圈,而是在飞机的关键承力部位,比如主起落架、前起落架的结构上,都设计有专门的系留环。

地勤人员会用系留缆绳,一端连接地面的地锚,另一端扣在飞机的专用系留环上,然后通过专用设备将缆绳收紧。

这样一来,就等于用数条强有力的“筋骨”把飞机牢牢地“钉”在了地面上。

除了最核心的系留措施,地勤人员还会打出一套“组合拳”来确保万无一失。

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是用多个楔形的轮挡,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把飞机的轮胎死死卡住,防止其滚动。

第二步,是尽可能地给飞机加满燃油。

燃油的重量非常可观,一架中型客机可以加注二十多吨的航空煤油,这相当于给飞机额外压上了十几辆小轿车的重量,极大地增强了飞机的稳定性,让它的“下盘”更稳。

第三步,是将飞机的副翼、升降舵、方向舵等所有可动的控制舵面进行锁定。

因为在狂风中,这些舵面如果可以自由活动,就会像风中的树叶一样不停地剧烈摆动,这种高频的往复运动不仅会损坏舵面本身,还可能对其连接的液压系统和机体结构造成金属疲劳损伤。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张“飞机被五花大绑”的照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场景,更是我国民航系统面对极端天气时,严谨、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的生动体现。

这背后,是无数机场地勤人员、机务工程师们在台风来临前的窗口期,顶着风雨,争分夺秒,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工作。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汗水,为国家的重要资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这种“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审慎态度,正是我们国家在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成熟与自信的体现。

从精准的气象预警,到果断的航班暂停,再到地面上每一架飞机的精细化防护,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彰显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

这不仅仅是在保护一架昂贵的飞机,更是在保护整个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与顺畅,确保风雨过后,蓝天上能尽快恢复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