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批评俄罗斯后不足两天,俄军轰炸机逼近美国本土
特朗普又在撩俄罗斯,搞起了一场新鲜的政治秀,真是折腾得挺热闹。
俄方之所以费尽心思施加压力威慑美国,主要是因为最近特朗普频繁发表一些挺有意思的言论,比如说乌克兰有希望“收复全部领土”,还把俄罗斯形容成“纸老虎”,感觉像是美方终于“翻了个脸”,打算重新融入美欧阵营。这事儿倒是挺让人关注。
但是呢,因为特朗普的立场经常变来变去,有些人就觉得,这么声势浩大的说法,实际上也挺难站得住脚的,甚至还和他过去对俄的态度差不了多少——一直认为欧洲和北约才是惹事的根源,美国不应该替别人背锅。
有人发现,特朗普把乌克兰赢的希望跟欧洲的支持绑在了一起,实际上是在给欧洲伙伴们发个暗示:要想让美国继续撑腰出武器,就得多花点钱、多帮点忙。
这招“画饼充饥”呢,跟其说是在对俄施加压力,不如说更像是借着俄乌冲突,把军火卖给欧洲,顺便把责任推给欧洲的谋划。
要说关键的话,特朗普对北约的态度真是一览无遗,他多次放话,要是欧洲的防务开支不到位,就退出北约。这样一来,他对盟友的重视程度就打了个折扣,也让他对俄罗斯那点“强硬”姿态,显得不怎么靠谱。
在这样的形势下,俄罗斯派出图-95轰炸机靠近阿拉斯加,实际上是在试探特朗普到底是多少分真假。他要是美国军方正常派战机跟踪,又刻意避开雷达锁定或者其他挑衅动作,大家都知道这是有策略的“点到即止”。这其实也说明,两国之间还藏着点“默契”,都不愿意把局势搞得太火,从而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一旦搞清楚这个情况,俄方心里就能放松点,把特朗普政府的“怼”当成一种安抚国内硬派的手段,省得太当真。这样一来,俄罗斯也就把注意力转到俄乌战场上去了。
俄军的飞机又快到阿拉斯加边缘晃悠了,这事儿挺像两国互相试探、玩“压力测试”的节奏,搞得空气都紧绷了点。
这事儿一看就知道,俄军机老频繁跑到阿拉斯加的防空识别区,品味绝不只是普通的巡航那么简单,更多像是在挑战美国的战略底线,显得挺有些像是在试探反应。
阿拉斯加作为美国本土防线的前哨,不光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重点区域,还配备了像F-22隐身战斗机这些尖端装备,位置和作用简直不用多说,战略地位妥妥的杠杠的。
俄罗斯派出续航超过1.4万公里、能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图-95,以及具备超机动性能的苏-35,实际上是在向美国显摆它的远程打击实力和空中优势。这么做,基本上也是在测试美国对于本土周边空域突然活跃表现的容忍程度。
这种试探其实藏着不少心思:一方面,通过频繁但不超出界限的军事动作,提醒美国,俄罗斯依旧有能力对北美形成战略威慑,特别是在俄乌冲突耗费了大量资源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为了巩固自己“世界大国”的地位,增强心理优势。
第二个招数,就是借助防空识别区那特殊的性质,在公海空域跟美军玩起了“猫鼠游戏”。这样一来,一方面既能把冲突的火药味避免得更轻一些,另一方面又能不断给对手制造心理压力,保持压力和高压状态。
第三个招数嘛,配合普京那个“外交抗议一万次,不如轰炸机出动一次”的硬核说法,向国际圈儿传递个信号:俄罗斯不会因为乌克兰的事儿就放弃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谋划。
这样一来,不管美方怎么应对,俄罗斯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要是美方反应过激,那就正好拿来当借口,把“西方威胁”这事儿搞得更吓人;要是美方反应不紧张,那就更能说明美国在战略布局上已经转移了重点,对俄罗斯的警惕也松懈了不少。
这三个大国之间的较量,把北约一下子搞得岌岌可危,似乎随时都可能出现裂痕。
理所当然,美俄俩互相试探,欧洲也蹭蹭想撺和点啥,这一下子,北约在这三方的争斗中,渐渐走到了分裂的边缘,岂不是挣扎得挺厉害的么。
大家都知道,北约原本是在美国带头下用来压制苏联的军事联盟,冷战一结束,它的目标变得扑朔迷离,结果也陷入了“使命难题”那种尴尬境地。
眼下,俄乌战争一爆发,北约仿佛是“焕发了新 life”,重新焕发出活力,可这内部矛盾也在美俄欧三角角逐中越发凸显出来,啥问题都被撕扯得更厉害。
俄罗斯派出轰炸机靠近阿拉斯加啥的,直接冲着北约的核心防线去打了个痛快,明显是在对他们的防御体系下手,硬是把挑战摆在眼前。
美国一方面打着“保护欧洲”的幌子,要求盟友们增加军事开支,一方面又把乌克兰的问题往边缘靠,转而把注意力放在分担军费和贸易利益上。
欧洲国家处在中间位置,一边地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实际威胁,一边又对美国那种高压态度和“美国优先”的自我主义操作挺不满意。
这种角力主要反映在军费开支上,尽管北约秘书长坚定站在特朗普提高军费的立场,可欧洲各国的反应却大不一样,内部意见相当分裂——在冲突前线的东中欧国家,自然想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反俄”成了他们的心头大事;而东南欧这些国家则不太愿意插手,只想保护好自己。
这般分裂,给了美国持续施压的机会,甚至还用“退约”威胁来逼迫欧洲“付出安全成本”,你说这是不是挺狠的?
对俄罗斯来说,北约32个成员国出现“离心离德”的局面,那可是百年难遇的好事,既是个威胁,也算是个机会。特别是欧洲国家,左右为难,既不愿意增加军费投入,又怕失去美国那“保护伞”,这两难的境地,正让北约内部的裂缝从潜在的暗流变成了明面上的冲突。
在俄乌冲突这场没有赢家的角逐里,北约一边被美国当作遏制俄罗斯的工具,另一边又被欧洲当成集体安全的最后防线,不过,这个曾经坚如磐石的军事联盟内部矛盾和分歧,已经让它渐渐露出脆弱的苗头。当各方都在谋划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北约的裂痕,或许只是迟早的事儿。
最新资讯
- 2025-10-11美军欲援战斧导弹,法军警示备战,俄罗斯如何应对?
- 2025-10-11完全停止伪装!无人机入侵波兰事件后,俄方宣布:暂停与乌对话
- 2025-10-11兵役法改完大变样!“士官”不叫了,这5个改动跟当兵的太相关
- 2025-10-11中国双线作战新策略:西部稳守,东部全力抗敌
- 2025-10-11美军新战略曝光特朗普的出招如何颠覆传统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