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船厂出现神秘巨构,国防部回应意味深长,中国航母到底建没建

围着大连船厂的围栏,拿着长焦的人越来越多,盯的是一块三十多米长的船体分段,宽得比现有航母还阔,上面能看出四道像弹射跑道的痕迹。

很快就有人押宝,说第四艘航母已经开工,甚至把排水量猜到十二万吨,直接对标美国福特级。

我没跟着起哄,我先看官方怎么说。

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被问到这事,原话摆在这儿,“不清楚具体情况”,但他同时强调,“航母建设会根据国家安全需要推进”。

你细品,这话有分寸。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留了空间。

网上的热度一点没降,国外媒体也在盯,拍到大块船体就往“新航母”上靠。中国官方到现在没承认,只一句“福建舰进展顺利”。

是为了防间谍,还是时间节点没到?两种解释都成立。

插一句,福建舰是去年下水的,至今还在试验,战斗力没完全形成。福建舰去年刚下水,现在还没形成战斗力。要是004真提上日程,正常节奏也是等福建舰成熟之后再说。

很多人把那块分段当准信。专家给了泼冷水的意见,光看船体分段,说明不了太多。造核航母得花十年以上,不是把几块钢板拼上去就完事。

这还没完,电磁弹射的状态也在路上,现在连电磁弹射系统都没完全成熟,全套装备至少还得几年才能跟上。你说要把无人机、激光武器都装上去,想象可以,落地要时间。

我翻了那些被网友当证据的中标信息,确实有公司拿下核反应堆、雷达材料相关项目。问题是,这些合同可能用在潜艇或者其他军舰,没人能拍胸脯说就是给航母备的。

大连厂里最近很忙,工人加班多,这是事实。但具体在忙什么,外人真不敢打包票。采购记录里也能看到高温合金等材料的订单,用途一样不单一。

再讲一个常识。这么大的船,靠一个厂是搞不定的。要多家工厂协同,光核反应堆的降温系统就够磨几年的功夫。

美国福特级怎么来的,大家都知道,从设计到下水拖了十几年,美国福特级从设计到下水用了十几年,最后的造价三百多亿美元。你要把标准拉到这个级别,周期和投入,自己算。

法国的经验也在那放着,法国戴高乐号都用了二十年才完全好用。核动力不是一脚油门就到终点,是反复调试,是慢功夫。

有人问,航母到底有啥用。这话我也听过很多遍。辽宁舰刚出来时也被质疑,后来才知道航母编队的意义。要从近海走向远洋,航母是队伍的旗手。

护航、维和、演训都需要航母。造与不造,需求摆在桌上,但具体到004的存在与否,还是要看后续动静。国防部的态度很小心,可能也是给自己留后手。

外媒天天拍,国内论坛天天吵。我反而盯一个更朴素的细节。航母下水前,相关信息一定是保密到底,照片里看到的那些吊车吊重物,很可能只是常规工序。用一张模糊图断定“核航母开工”,风险不小。

技术层面的麻烦,专家一句话概括,造航母像拼乐高,每块零件都要精准对接。核动力更难,辐射防护、散热,一个环节没搞明白,前功尽弃。

网上还有“愿景版”的描述,说真要是核动力航母,带着无人机、激光武器到处跑,航程不用担心加油。愿景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全套技术和配套保障。

我再把线索串一下。官方只承认福建舰的顺利进展,不承认新航母。论坛拿出分段照片,说宽度超出现有航母,四道弹射痕迹明显。专家说这不足以定性,核动力周期更长。材料采购和企业中标可以作为参考,但一份订单对应的可能是潜艇或其他舰种,不能直接指向航母。

这条链条里,缺的是一个明确的节点。要么官方公布,要么出现无法反驳的整舰结构。现在都没有。

有人拿十二万吨这个数字反复说。我只能提醒一句,福特级的时间和成本摆在那,你要跟它对齐,就得准备好更长的等待和更厚的口袋。造这么大一艘船,不是靠一波热度。

再说回大连的现场。厂区外围这两个月,确实多了不少扛着相机的人,来回拍也没啥新发现。工作人员见到生人就赶,手机根本带不进去。想靠照片判断航母存在,可能真是想多了。

其实这场讨论背后,还有一个情绪。很多人把航母当国家实力的刻度尺。也有人反问,堆那么多军舰干嘛。这两种声音都正常。关键是,我们在从滑跃走向弹射,能力一步一步提升,这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如果把节奏看长一点,你会更冷静。福建舰还在试验,电磁弹射还要完善,核动力更是系统工程。现在下结论,太早。

所以我愿意等两个信号。一个是官方口径的变化,另一个是大连的“不可遮掩”的大结构出现。没有这两个信号,还是把论坛当论坛,把照片当照片。

这当中,有一点值得标出来。国防部已经明确“航母建设会根据国家安全需要推进”。这句不是虚话,是政策定位。节奏会有快有慢,但路是明确的。

再补一个细节。网上传言真假难辨,但中国造船能力这些年确实强了不少,从滑跃甲板到弹射起飞,技术一直在进步。这句话的背后,是我们在海军装备上的长期投入。

我也看到有人把“核反应堆降温系统够搞几年”当笑话。这不是笑话,这是工程现实。核动力的难点很多,任何一个单元拖慢,整体就拖慢。

材料订单、工人加班、吊车起落,这些都是常态。真正的新闻,会在某一天突然出现,不会在围栏外的嘀嘀咕咕里出来。

有读者问,等到什么时候。我只能说,不是今天。也未必是明天。但等到福建舰完全成型,很多问题自然会清楚一截。现在的热度,更多是情绪在跑。

我走到厂区外的另一面,风更大,人更少。守门的吹了哨,外人被请走,里面的吊车还在起落,连手机都不能带进去。这场“猜航母”的戏,就停在这样的画面里。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最新资讯